Slider

近日,“沈阳青年工匠”“铁西工匠”“铁西青年工匠”评选结果相继揭晓,沈阳远大企业集团旗下赵铁刚、丁海涛、杨树成、王洋、张佩5名员工凭借精湛的专业技艺、突出的创新成果和深厚的责任担当成功入选,在市级、区级工匠荣誉榜上镌刻下“远大印记”,展现了新时代装备制造与环保领域产业工人的卓越风采。

深耕维保十六载 

赵铁刚:以“钉钉子”精神守护电梯安全

“每一次故障排除,都是与安全的赛跑;每一项技术创新,都是对责任的诠释。”沈阳远大智能工业集团电梯交付中心沈阳七站维保站长赵铁刚,用十六年一线坚守,书写了“沈阳青年工匠”的担当答卷。

从业至今,赵铁刚累计负责2000余台电梯的安全运维,故障排除率高达99.7%,用“零差错”服务筑牢民生安全防线。在技术攻坚的道路上,他始终追求极致:研发的《一种电梯安全制动装置》采用双重机械锁止结构,将制动响应时间压缩至0.8秒,效能较国家标准提升40%;发明的《便携式电梯门机械强度检验装置》实现10分钟现场快速检测,单台设备每年可节约成本12万元。他主导编写的《MPK1911电气插件原理图》成为企业标准,使老旧系统更换效率提升20%;牵头开展的《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研究》,助力企业年综合能耗下降31%、运维成本减少42%,获评“远大之星”。

不仅是技术能手,更是服务先锋。赵铁刚带领团队创下亮眼业绩:2023年实现维保收入372万元、盈利35万元;2024年维保签约额突破400万元,净利润跃升至55万元,客户续约率92%、满意度100%。与此同时,他连续8年开展“电梯安全进社区”公益行动,惠及居民超3000人次;2025年高考期间,义务护送考生50余次,用专业与温暖践行“工匠为民”的初心。

攻坚十八载显担当

丁海涛:从一线工人到行业创新标杆

“把每一项任务当成挑战,把每一次攻坚当成成长。”中共党员、沈阳远大智能工业集团员工丁海涛,自2006年入职以来,始终扎根生产一线,以“定海神针”般的担当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,荣膺“铁西工匠”称号。

关键时刻冲得上,是丁海涛的鲜明标签。2014年,伊朗8台公交型扶梯项目面临“7天内发货”的严苛要求,他临危受命,24小时坚守现场统筹协调,带领团队提前1天完成交付,为企业拓展海外市场奠定坚实基础;2018至2019年,沈阳地铁9、10号线扶梯安装项目启动,他带领团队从零学习现场安装技术,将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,按期高质量完成任务,保障地铁顺利通车;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,哈尔滨地铁1号线扶梯大修改造项目遭遇防疫与工期双重压力,他创新采用夜间施工模式,全程坚守一线协调资源,将原需6个月的工期缩短近1个月,确保城市交通命脉畅通。

在创新与管理领域,丁海涛同样硕果累累。他先后提出材料替换、工艺改进等多项合理化建议:2012年优化对重生产线流程,年节约成本100余万元;2013 年改进对重架零部件设计,年省31.59万元;2018年提出13条改进建议,年节资26.65万元;2023年优化扶梯线槽设计,年省45万元,累计为企业降本增效数百万元。他大胆革新传统“大锅饭”分配模式,构建“效率优先、公平兼顾”的量化薪酬考核体系,其创新管理经验被同行业广泛借鉴。

物流发运铸标杆 

杨树成:十六年坚守诠释“精准交付”

“包装发运是项目落地的‘最后一公里’,容不得半点马虎。”沈阳远大铝业工程有限公司物流发运模块负责人杨树成,十六年深耕幕墙材料包装发运领域,从国内业务骨干成长为统管全球项目的核心力量,凭借卓越的专业能力获评“铁西工匠”。

在国内重点工程建设中,杨树成始终以“高效精准”为标准。负责沈阳市府恒隆广场、御景大厦、科技馆等项目幕墙材料发运期间,他优化资源调配与流程设计,将沈阳市府恒隆广场项目包装发运效率提升30%,助力项目提前1个月竣工,赢得客户高度认可。2013年转战国际业务后,他主动钻研国际运输标准、海关政策与文化差异,创新推出标准化国际包装方案,将货物破损率从行业平均5%大幅降至1.2%,显著降低企业损失,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。

2020年全面统筹国内外发运工作后,杨树成展现出卓越的管理才能。他建立“老带新”人才培养机制与技能培训体系,培养30余名业务骨干,团队作业效率提升40%;构建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与应急预案,实现连续16年零重大安全事故。2023年大连国际会议中心项目中,面对角钢反锈的紧急情况,他连夜组织人员挑拣、倒运,3.5小时完成合格品发运与不合格品返厂,避免项目延误。2019年,他创新性提出“地坑装车”方案,取消对价值300余万元卡玛设备的依赖,年节约费用34.36万元,发运效率提升13.8%,该方案成为车间标准化作业范本。

数控加工创佳绩

王洋:十八年磨剑铸就“精度大师”

“数控编程的每一行代码,都要经得起精度的检验。”沈阳远大铝业工程有限公司高级技师、数控加工中心首席操作师王洋,2007年从装备制造业学校毕业后扎根一线,十八年深耕机械加工领域,以精湛技艺斩获“铁西青年工匠”称号。

面对高难度加工任务,王洋总能迎难而上。在深圳OPPO大厦幕墙项目中,针对深腔、薄壁、异形双曲面铝框加工难题,他创新采用“五轴联动动态刀补”与“分层变参数切削”策略,优化刀具悬伸比及切削参数匹配,实现产品一次性加工完成,一次交验合格率从75%跃升至98%;为哈马德机场等国际项目优化加工流程,生产效率提升33%,大幅降低制造成本。

在技术创新与效率提升上,王洋的成果尤为亮眼。针对五轴加工编程耗时过长的问题,他研发“提前编程”技术:在设计阶段提前编制程序,待三维扫描后通过软件比对调整,将编程时间从40分钟缩短至5分钟,仅投入4万元(4台电脑),相当于节省4台五轴设备(单台138万元)10年折旧成本55.2万元,加工效率提升100%。针对数铣设备编程瓶颈,他推动29台耶鲁SBZ130设备升级编程系统,年节省人工费用50.46万元,加工效率提升33%。如今,他主动开展“传帮带”,总结编写的操作流程与技术经验,成为企业数控加工领域的宝贵财富。

环保研发拓新局 

张佩:以技术创新守护“蓝天碧水”

“让每一项环保技术都落地见效,是我们的责任与追求。”沈阳远大环境工程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张佩,深耕环保设计研发八年,以多项“零的突破”成果获评“铁西青年工匠”,成为行业内知名的“环保技术先锋”。

作为技术负责人,张佩主导完成多个里程碑式项目:2021年,牵头建设全国首台200wt/d链篦机回转窑球团生产线烟气半干法脱硫、脱硝、除尘一体化工程,造价7900万元,不仅实现烟气治理达标排放,更推动行业技术升级,同步申请3项专利;2023年,将干法脱硫工艺创新应用于石横特钢轧钢加热炉项目(造价1100万元),解决副产物处理难题,为企业打开冶金行业热风炉、加热炉烟气治理市场;2024年,完成江西华耀电气玻璃窑炉尘硫硝治理项目(造价320万元),助力企业进军玻璃行业环保领域。截至目前,她主导的创新技术项目累计价值近亿元,负责设计的项目总造价超2亿元。

在技术优化与降本增效方面,张佩同样成效显著。她引入MIDAS钢结构力学分析软件与Fluent流体仿真软件,创建除尘器结构设计工艺模块,实现“以最轻钢材达到最佳力学性能”的目标,不仅提升设计效率,更降低工程造价,直接为企业创造利润超100万元。此外,她个人拥有8项实用新型专利,发表《脱硫塔大开孔处结构优化》等3篇独著论文,为环保行业技术发展提供重要支撑。

从装备制造到环保治理,从技术攻坚到管理创新,沈阳远大集团5名工匠以“择一事、终一生”的坚守,“钻一行、精一行”的执着,诠释了新时代工匠精神的核心内涵。值得一提的是,在此次工匠荣誉授牌仪式上,沈阳远大集团凭借在技能人才培养领域的突出成果与深厚积淀,被同步授予“铁西区工匠学院实训基地”称号。这一荣誉不仅是对集团长期搭建技能成长平台、培育高素质产业工人工作的高度肯定,更为集团后续深化“以训促学、以练促技”机制,推动工匠精神传承与技能人才梯队建设提供了更坚实的载体。

此次员工集中斩获工匠荣誉与集团获评实训基地的双重认可,既是对个人能力与企业培育成果的双向印证,更是集团长期重视技能人才培养、弘扬工匠精神的必然结果。

未来,沈阳远大集团将以“铁西区工匠学院实训基地”为新起点,持续完善创新激励机制、升级技能提升平台,鼓励更多员工走“技能成才、技能报国”之路,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,为地方产业升级与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贡献“远大力量”。